光温特性

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  

    在正常栽培条件下,水稻生殖生长时间的长短变化幅度不大,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则因品种的熟期迟早而变化很大。水稻的感光性、感温性和基本营养性统称为“水稻三性”,三者决定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。 

    感光性    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范围内,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,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,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,称为感光性。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感光性强,而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对日长的反应钝感或无感。南方稻区的晚稻品种感光性强,而早稻品种的感光性钝感或无感;中稻品种的感光特性介于早、晚稻之间。感光性强的品种,在长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。

    感温性     水稻品种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,高温可使其生育期缩短,低温可使其生育期延长,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,称为感温性。水稻生长上限温度一般为40°C,而发育上限温度不超过28°C。大多数晚稻品种在短日条件下,高温对其生育期缩短幅度较早稻大,表明晚稻较早稻感温性强。除此之外,感温性的强弱与水稻品种系统发育的条件也关系密切,一般北方的早粳稻品种比南方的早籼稻品种的感温性强。

    基本营养生长性      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,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,才能进入生殖生长,开始幼穗分化。这个短日、高温影响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(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),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。

    根据水稻的熟期特性和季节分布,可以分为早稻、中稻和晚稻。早稻、中稻、晚稻又都可以按生育期长短再分为早熟、中熟和迟熟。早稻品种感温性强,感光性弱,晚稻品种感温性弱,感光性强。晚稻品种作为早稻栽培,尽管是早春播种,但只有到秋天具备了短日照条件时,才能进行幼穗分化和开花成熟,生育期明显延长。因此,晚稻品种只能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,而不能作早稻栽培。早稻品种则由于感光性弱,既可以夏季长日条件下抽穗,也可在秋季短日条件下抽穗,所以既可以作早稻种植,也可作晚稻种植。翻秋种植时,生育前期处于高温环境,生长发育进程加快,生育期缩短,成熟期提早,产量降低。

    在安排播种期时,早中稻品种中,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应该早播。如果迟播,生育期缩短,不利高产。感温性较弱的品种可根据季节需要适当迟播,对产量影响不大。晚稻品种播种欺遥安排一要考虑能否安全齐穗,即抽穗开花期不受低温危害,日平均温度大于19-22°C;二要考虑是否是“超龄秧”,若秧苗在秧田时生长的时间超过适宜的秧龄,秧苗移植到大田以后不久迅速抽穗,造成穗小粒少而减产。一般生产上适宜的秧龄在30天以内,通过适当稀播种、采用寄秧和化学调控等办法,可以适当延长秧龄5-10天。

    水稻自高纬度的北方稻区引向低纬度的南方稻区种植,生育期一般缩短,尤其是东北的早粳,全生育期所需积温较少,对高温反应敏感,引到低纬度南方种植,应适当早播,秧龄不宜太大,以增加大田营养生长期,才能获得高产。水稻从低纬度的南方稻区引向高纬度的北方稻区种植,生育期延长,早稻引种容易成功,晚稻可能在稻作季节不能正常抽穗成熟,必须选取较早熟的品种作为引种对象。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的稻区引种,海拔低的稻区向海拔高的稻区引种,生育期延长,选用早熟品种引种较易成功;反之,从高海拔向低海拔稻区引种,生育期缩短,选用迟熟品种引种才容易获得稳产高产。相同纬度相同海拔稻区之间引种,成功率相对较高。